來自大師Roger Nichols的混音建議

混音有點像黑色藝術,像個黑匣子一樣,但對於初學者來說還是有些簡捷的方法來入門,我們來聽聽大師Roger Nichols幾十年經驗的建議。

Roger Nichols


1968年就加入音樂業了,在ABC唱片公司以及華納公司做過錄音/混音工程師,從1978年開始成為獨立工程師/製作人。和Steely Dan的合作,他已經獲得了一長串的格萊美獎及提名,包括最佳工程師專輯《Two Against Nature》。從1977年開始推廣數字錄音,Roder設計製造了第一台數字音頻打擊替代設備,經常跑遍世界做數字音頻的講習。
打開產品包裝,連好設備,再看一下說明書的封面(沒有人會真正全部看完說明書,不是嗎?),然後再試著錄音、混音,這個操作過程是如何領會的呢?就像學習吉他、學習畫畫那樣,首先你得有一個正確的方向,然後便是經驗的積累。
市面上有上百種書來學習(可惜都是外文的,而且國內很難買到)。至少有10本書是講述那些主流DAW軟件的,比如Pro Tools、Sonar、Cubase/Nuendo、Digital Performer、Adobe Audition與Logic等等。而關於錄音和混音方面的書總體上也有很多,甚至還有些是關於母版處理的書。但是對部分人來說,看這些書,和把這本書墊在枕頭底下睡覺差不多。為什麼呢?因為一定要有實踐的過程。錄音和混音是門實踐功夫很強的技術。
至於器材方面,我們使用一些手頭的設備來學習。計算機現在夠用的機型一般也都很便宜了。如果你買不起軟件的話,至少網上還有很多免費(確實免費的)的多軌錄音程序吧,再不行就試用一下那些商業軟件的演示版。實際上學習錄音之前倒是可以先學習學習混音。好像網上還可以找到Nine Inch Nails等樂隊的多軌版本歌曲下載(編者註:NIN確實搞過,把自己的多軌混音放到網上和歌迷互動)。


初學者要知道的


在混音時你要克服的最大困難是,如果聲音更響則所有聲音聽起來都更好一些。所有聲音!!即使你拿到了最爛的混音素材,但如果聲音播放地更響些,聽起來感覺就不錯。你拿到的混音素材越差盡,你就得盡可能地讓它播放得更響一些。但這個技巧很難把握——什麼是更響的聲音。
在棚子裡你會經常看到這種現象,在混音快結束時,樂隊要聽回放效果又過來了。吉他手對你說,把吉他給我調高些,就高一些吧。貝司手也偷偷摸摸地把自己的貝司音量抬上去。鼓手也沒閒著,「鼓的聲音沒有力度」,又慢慢地把鼓編組聲音朝上調。每個人都如此走了一遍之後,混音的結果和剛開始又一樣了,但是更響了。樂隊很高興,認可混音走人了。工程師把主推子推到標準位置,然後收取最終混音。
如果混音裡的某個樂器上下改變1/10或2/10dB,而且能夠聽得出變化的話,那麼這個樂器就混得相當不錯。如果你按照上述標準對其它樂器的電平進行調節,但是根本聽不出什麼差別,那麼這些樂器就有可能還有調節的餘地,也許是沒調到位。問題可能是電平、均衡、壓縮或混響,但是剛開始學習混音又不容易很快地掌握。下面我們就這四點展開一些討論。
 

均衡之平衡


研究一下任何可以分為兩種成分的樂器:樂器低頻部分與樂器高頻部分。就拿原聲吉他來說,它的高音部分很重要,因為高音部分更能突出彈擊吉他或掃弦時的聲音特點,在整體混音中可以說吉他高音部分表現了樂器的特性。而低音部分則給出了聲音的框架,讓這種樂器在音軌中更為溫暖。如果這兩個部分的平衡不是太恰當的話,那麼吉他在聲部中就顯得不太合適,你總會感覺它不是太響就是太悶。
我們先來看下彈擊吉他弦或在演奏節奏聲部時掃弦的情況。我們這時要一直調節原聲吉他的電平,直到高頻聲音在混音中感覺正確為止,什麼意思呢——就是你可以聽得出2/10 dB電平變化的差別。現在暫停,用參數均衡器設置低音Q 值為2左右,得到的是平滑較寬的曲線,而頻率則設置在250Hz左右。上下移動均衡的增益,直到吉他低音部分在混音中感覺很恰當為止。你可以試著把吉他的低音聲部看作為另外一種樂器,讓低音聲部在混音中感覺很好,這是什麼意思呢,如果你對低音聲部做了2/10 dB電平變化而能聽到差別的話,那麼做得就很好了。
現在可以再進一步操作低音。一般來說,樂器的低音聲部容易讓樂器在混音中顯得很「混濁」。我的慣例是,如果你聽不到,那麼就不需要。打開均衡器的最低波段,這時把它作為「高通濾波器」使用,或者是,如果可以獨立操作高通濾波器的話,就使用高通濾波器。一開始讓頻率保持最低狀態,播放所有音軌,包括混音中的原聲吉他。開始緩慢抬升高通濾波器的頻率,直到你可以聽到原聲吉他的低音聲部變化為止。看一下高通濾波器的頻率,現在減低頻率15%左右,打個比方,如果頻率讀到200Hz,那麼就再減30Hz到約170Hz位置。如果每種類似原聲吉他的中音型樂器都這麼操作一遍的話,就會消除混音中的「混濁」問題。

 

壓縮情況


有些情況下,是演奏音符聲音本身的問題,那麼均衡器也就幫不上忙了,這時你就有可能用一點壓縮。請注意關鍵詞:一點壓縮!當然設置壓縮器最好的方式是,一般聽聲音的效果,一般根據正確的判斷調節旋鈕,直到聲音正確為止。或是用另外一種「速成」的建議性方法來做:
設置比率為2:1。根據壓縮器的不同情況,在播放音樂時,使用輸入控制[input control]或門閥控制[threshold control],調低門閥值或抬升輸入增益,能看到增益衰減電平表有效,峰值產生效果,繼續調節直到增益衰減峰值為-3dB到-4dB。這裡起音[attack]與釋音[release]值設為載入壓縮器時的默認值。
對壓縮來說現在這是相當不錯的開頭。當然並不是真得要去「壓縮」聲音,而是在不損害樂器聲音的情況下對樂器的動態範圍做些控制。現在再重新調節樂器電平。如果你能聽得出電平的微小變化,那麼就差不多正確了。
有時是均衡,有時是壓縮,有時是這兩者的組合,或許能夠獲得你想要的結果。你可以先試一下均衡,可以保持樂器最大量的動態。如果結果還不滿意,那麼就試一點壓縮。


電平調節


現在的混音要比剛開始好多了吧,但你怎麼知道這是不是最好的混音呢?這樣想一下,挑錯要比說正確容易得多,是不是?對於混音中的樂器電平來說確實如此。在聽測混音時調節各樂器的電平形成各種組合形式。比如把貝司調高1dB,混音的聲音效果是不變差了?如果答案是,那麼就再調回去。把貝司調低1dB,S聲音是不是差了?如果答案是,那麼再調回去,原來的電平是恰當的。現在再試一下吉他,再是鋼琴。如果你感覺樂器在某一電平位置處聽起來不錯,那麼就放在那個位置。就這樣週而復始處理。
這是很耗工夫的一項工作,你得做一些筆記,這樣確保能回到之前的某個設置上,到現在操作完成時,就會消除讓聲音感覺糟糕的一切因素,得到最終的混音。很酷是不是?


混響……混響……


混響是最後要加的處理,因為這要等上述操作都完成,獲得最終混音後再做。一般地說,在你添加混響時,第一印象是,哇!怎麼感覺那麼「立體」,那麼「華麗」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如此,但不是說加了混響就是好聲音了。
混響打開時,把每個添加混響的樂器切換為獨奏狀態。將效果應用量調低,直到聲音聽起來沒那麼大的混響,感覺是在現實場景中那樣為止。這樣的話,你就還有一定餘地來添加你想要的特別效果,不過要確保混響調節保留一定空間。
我經常使用一個混響技巧,對混響插件與外部混響硬件都有效。在混響返回後面插上單波段的均衡器。設置均衡器為高通濾波器,再設置頻率為250Hz混響通常會產生自己的低頻假聲——這並不應該屬於音樂本身。另外,劣質的混響效果器也會讓聲音聽起來有點「隆隆」的感覺。要限制如此之類不必要的聲音,讓混響強調中頻段的音樂,人聲,而又不會增加「混濁」感


你的工作永遠不會做完


這篇文章絕對不是一個完整的混音教程,或者說是解決你疑難的確定答案。這僅僅是幫助一些初學者,給他正確的方向性指導而已。使用這些技巧並繼續擴展,看看哪些工作對你會有所幫助。
如果你做了一些操作,而確實又獲得了很好的聲音,那麼它就是正確的工作。我也想知道你是怎麼做的。和我們共享一下你的經驗。我喜歡刻錄CD然後放給新樂隊聽,我不喜歡的聲音不好的CD。弄清楚什麼是聲音好的唱片,這樣樂隊也會知道如何演奏及寫一首好曲子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