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音的潤色

1、中國有一句古話:「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。」EQ的使用也是這樣。用好了,可以讓我們對聲音進行潤色,用不好,就會破壞聲音。盡量不要「切」掉某些聲音的頻段,記住:EQ對於聲音最主要功能是潤色,而不是「修理」。另外,不要為了使用EQ而使用EQ,只有當真正需要的時候才去使用它,因為,無論在什麼時候,保持聲音的自然將是最好的。

2、每一種聲音分為下面幾個部分:基音、主泛音、副泛音和高頻泛音。每一件樂器的基音頻段都是很窄的。比如說,標準音A這個音,他的基音僅僅指440hz,而不包括其他的倍頻。

提升一個聲音的主泛音,會使聲音更加溫暖或者更加冰冷。提升一個聲音副泛音,會使聲音更加柔軟、平滑,並且更加突出。提升一個聲音的高頻泛音,會使聲音更有濕潤的感覺。但是,以上我所說的僅僅是泛指,因為,每一種樂器發聲的時候,都會有數十個甚至上百個泛音同時發生。而其中有些泛音會對聲音產生積極的影響,而有些泛音卻相反。並且,並不是所有對聲音有積極影響的泛音都集中在一個區域內。所以,我無法告訴大家一個準確的數值。並且,在我們計算倍頻程的時候,各種樂器的算法也是不同的。並不是向再均衡器上那樣,有一個固定的倍頻程計算方法。

那麼,我們要怎麼樣才能找到每一件樂器的好聽的那個「點」呢?其實,沒有真正的規律,只有依靠我們的耳朵,在我們調整EQ的時候,先用掃頻的方式(這種方式上節課已經講過使用方法了)來確定那些頻段是我們真正想要提升或衰減的,然後再去進行適當的處理。

3、在作聲音潤色的時候,盡量不要疊加兩塊以上的EQ同時使用,因為這樣有可能導致你對EQ所調整的頻段混淆,而破壞聲音。另外,EQ還有調整聲音遠近的作用,一般情況下,我們作調整聲音的遠近感覺的時候,通常都用混響或者DELAY,或者兩者結合使用。但是,在自然界當中,聲音的遠近感覺不僅僅是由混響決定的,因為聲音在空氣中傳輸的時候,隨著距離的增加,高頻的損失會比低頻更加快,那麼,當我們想要製造出一種聽起來比較遠的聲音的時候,我們不僅僅需要用混響來調整聲音的空間感,而且,還要用EQ來調整除了混響以外的原本聲音,以使聲音具有真正的距離感。另外,我們通常都追求亮麗的聲音。但是,過多的亮麗的聲音會使各個樂器之間更難於融合,而使音樂缺乏整體感覺。那麼,在這種時候,我們可以通過衰減一部分聲音的低頻或高頻,使聲音溶入整個音樂當中。當然,你也可以增益這些頻段,看情況需要了。但是,要注意的一點是,不要過分的提升高頻或低頻,否則會使音樂太「HI-FI」,並且由於人的聽覺音量是有限的,在相同的音量下,會使中頻聽起來比較弱,並且沒有力度。

4、如果兩個樂器在演奏相同的聲部,那麼我們就很難讓他們聽起來是兩個不同的東西。與其這樣,不如乾脆就把他們變成一種聲音,其實,這也是合成器上製作復合音色的原理。因為如果你一定要時他們聽起來是兩個不同的聲音,只會使每一個聲音都失去其應有的力度以及穿透力,但當你試圖把他們變成一個聲音的時候,你會發現,你已經創造出了一種新的樂器,一種新的音色。

5、製作真正豐滿的音色:也許在你縮混完成一首歌之後,你會覺得這首歌的聲音薄,不夠衝擊力等等,但是,你決不可以單純的加整體EQ來迫使它變的渾厚,或者變得有衝擊力,那樣,會使你的音樂聽起來非常業餘。真正好的縮混在音色上是有很多講究的。我在這裡先大概說一下:低頻樂器的音色要有寬廣而低沉的力量,但不是渾濁。高頻樂器比如察,要有讓人能夠興奮起來的爆炸感,但不是刺耳。至於箱琴,要使其具有想絲綢一般的光澤。我所說的這些都是一些感覺上的東西,真正在縮混的時候,要靠大家自己把握,因為幾乎所有的縮混的情況都是不同的,沒有辦法說出一個統一的答案。


最後,我要提醒大家幾個原則,第一、不要為了使用EQ而使用EQ,有很多音色不用EQ的時候就已經很好了,你如果用了EQ可能會使他更糟糕。第二、EQ是一個音色的潤色工具,而不是音色的修理工具(雖然它可以做到)。第三、EQ沒有真正的規律,所有的聲音的調整要依靠你們自己的耳朵和音樂感覺。第四、當我們覺得已經完成縮混的時候,一定要休息一會兒,緩解耳朵的疲勞,然後再來聽一遍,你可能會發現原來的處理有不妥當的問題,不用擔心,這非常正常。只要把你認為不好的聲音再潤色一下就可以了。第五、整個音樂的頻率均衡非常重要,不要為了突出某一個樂器而破壞掉它。第六、PAN和EQ的結合非常緊密,同在一個定位點的聲音盡量要避免在頻率上的衝突,否則會髒。第七、無論你有多少縮混的經驗,以及你有多先進的設備,記住:前期錄製的時候乾淨還原的聲音是最重要的。遠遠比後期再去補償要重要的多。

好了,這節課,我就說到這裡,在下個章節中,我將詳細講述各個頻點在調整音色時的作用。以利於大家參考。

在撰寫本章節的時候,作者得到了國內著名錄音師元元先生的大力支持,特此感謝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