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用樂器、人聲均衡調節訣竅

在許多情況下,一種樂器單獨聽起來很悅耳,但仍需進行均衡調節使之頻響與其他樂器沒有牴觸、突出最亮麗的部分,從而融入到作品中去,這就是均衡調節的主要目的。
下面讓我們看一下常用樂器及人聲均衡調節的一些訣竅:
1.底鼓(Kick Drum):底鼓是一首歌曲裡最重要的部分之一,因為它推動著節奏向前進行。這裡我們討論如何處理常見的三種底鼓:
第一種我稱之為「80年代蓬頭底鼓」,你一定熟悉的:強而有力、富含中頻、含有重擊的"砰"聲,想得到這種比較懷舊的底鼓聲音,可以先過濾掉60Hz以下的頻率,然後根據情況在78-84Hz提升3到6dB(Q值大約為1),使之聽起來像是敲在你的胸膛上。接下來在1.5-2.5kHz提升大約6dB來增加"砰"聲(Q值在1.5-2.5比較適合),最後在120Hz降大約4dB(Q值1.0)。參數可以反覆調節直至聽起來像"White Lion"的作品。
第二種是當今最流行的"Bonham"搖滾底鼓,我通常在120-240Hz提升4dB或更多來得到這種聲音,還需要過濾掉1.5kHz以上的所有頻率,有時候可能需要在80Hz略降低1-2dB、在60略提升2-3dB。
還有一種現在常用的底鼓:比較空、有摩擦聲,想得到這種聲音,你可以過濾掉100Hz以下的所有聲音,在125Hz提升大約3dB,在250-350Hz提升大約4dB。然後過濾掉2kHz以上的所有頻率。

2.軍鼓:目前有兩種使用最廣泛的軍鼓類型:一種緊湊、有力,另一種鬆散、比較長(通常用於ballads風格的歌曲)
首先,任何軍鼓都不需要150Hz以下的聲音,所以把它們過濾掉。軍鼓的中心頻率通常在1kHz附近數百Hz的頻段內,所以在這一頻段提升3-6dB通常會非常有益。
對於緊湊型軍鼓,你可以嘗試分別提升中高頻(5kHz附近)、部分高頻(8-9kHz),提升量可以從3dB開始逐漸上升,左右變化一下提升的頻點直到得到理想的效果。過濾掉250Hz以下、11kHz以上的頻率會使這種軍鼓聽起來很舒服。
對於鬆散型軍鼓,需要在低端(250Hz附近)進行一些提升,我通常提升6dB。高頻不用象緊湊型軍鼓那樣大幅提升,但在7kHz附近略作提升通常會有益處,再往上的頻段可以過濾掉。關鍵是中頻,先把提升的頻點在800Hz-2kHz之間移動,找到那個能引起共鳴的頻點,然後調整一下提升的幅度和Q值。對於這種軍鼓,往往需要加上啟動時間(attack time)較長的壓縮、較重的混響來與之配合。

3.鈸(cymbal):對於這些富含高頻的鼓件,可以降低4kHz以下的頻率,根據情況提升高頻區(10-14kHz)大約3dB。

4.沙錘(shaker), 手鈴(tambourine), 手鼓(conga)、拍手(hand clap)等:沙錘(shaker)和手鈴(tambourine)很相似,要明亮並且貫穿高頻區,對於沙錘,我通常過濾掉2kHz以下的所有頻率,略提升高頻,比如在9kHz提升6dB;手鈴要略帶叮噹聲,所以我過濾掉800Hz以下的頻率,在1.5或2kHz提升4dB,在7kHz略作提升。
對於手鼓(conga),我通常用掃頻的辦法找到那個引起共鳴的頻點,根據情況略作提升或降低。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提升過多,尤其是共鳴頻點較低的時候,可能與鼓和貝斯形成干擾。為了突出conga的衝擊效果,我通常在中頻(5kHz附近)略作提升,比如提升6dB。
對於拍手聲,可以通過提升中低頻使之厚實,通常在250Hz提升2dB(Q值1.5)。同樣為了加強衝擊力,可以提升中頻(在1.5kHz附近提升約4dB)和高頻(在8kHz附近提升2-3dB)。

5.鋼琴:如果鋼琴是主要樂器,只與人聲或少量陪襯樂器構成音樂,這時可不必做太多調整,如果沒有貝斯,我通常會略微提升低頻(140Hz附近),另外可以在高頻區(8.5kHz附近)略作提升,比如3dB。
如果鋼琴與其他7-8種樂器一起構成非常豐滿的音樂,則需要對鋼琴做一些衰減的均衡處理。由於鋼琴的彈奏多集中在中音區,因此你可能需要在中頻區(3或4kHz)略作衰減使之聽起來不那麼"honky"。過濾掉140Hz以下的頻率,因為這段頻率毫無疑問會與底鼓和貝斯形成干擾。在8kHz附近略作提升可以使高音鍵聽起來更明亮。另外盡量使中頻到高頻的過渡自然些。

6.電貝斯:電貝斯的種類很多,處理的方法也不一樣。我最喜歡的是這種貝斯:豐滿、厚重、每個音符都很突出。對於這種貝斯我通常這樣處理:過濾掉100Hz以下的所有頻段,降低520Hz以上的頻段,在260Hz提升6dB使音調變得豐滿,在730Hz提升3dB來增加撥弦的噪聲,然後再配合適當的壓限效果器,就可以產生這種適用於多種音樂風格的貝斯聲音了。
對於擊弦貝斯(slaps and punches),處理方法大體同上,但有兩處不太一樣:不必從520Hz就開始降低高頻,在中頻(2kHz附近)提升4-6dB突出slap聲;低頻過濾點可以設在50Hz,以便保持足夠的隆隆聲。

7.電吉他:與鋼琴一樣需要根據整個作品的配器來決定處理方法。如果只有一軌電吉他外加鼓與貝斯,可以讓電吉他聽起來響亮;如果有好幾軌電吉他,另外還有鋼琴、電鋼琴、打擊等樂器,就必須讓電吉他在頻譜中佔據合理的位置,從而融入到音樂中。
對於第一種情況,只要不與貝斯發生衝突,可以盡可能的響亮,我處理那種只有一個吉他手的小型搖滾樂隊時,會盡可能提升電吉他的低頻,通常會在160Hz提升3dB以上,同時注意與貝斯相融合。另外根據電吉他的聲音特點可以在700-800Hz稍作提升。有時需要突出中頻,可以在3kHz附近提升。如果想要得到那種壓碎般的聲音(crunchier),可以在高頻區(7kHz)提升6dB左右。同樣,把不需要的低頻和高頻過濾掉——這是一個好習慣,但要仔細聽,以免過濾掉有用的泛音和諧音。
對於第二種大型樂隊的情況,假設還有另外兩把電吉他。首先過濾掉200Hz以下和9kHz以上的頻率,重點是中頻,可以先通過掃頻來判斷哪些頻段需要提升、哪些頻段需要衰減。我發現提升4kHz、衰減6kHz通常能取得好的效果,但有時卻正好相反,主要取決於作品的整體要求。對於有多把電吉他同時演奏的情況,要確保其聲音略有不同,否則聽上去會非常刺耳。

8.木吉他與絃樂:對於不同的混音作品,木吉他的均衡處理會有極大的不同。
圖六(抱歉在原文裡沒有找到圖例)示範了一個與鼓、貝斯、鋼琴、電吉他、打擊樂以及大量人聲一起演奏的木吉他均衡處理。我過濾掉了90Hz以下的所有頻率,在360Hz作了少許提升。在中頻、高頻作了相當大的提升:在2kHz提升了10dB,在7.1kHz提升了9dB,這樣處理後木吉他聽起來的確比其他樂器都要明亮了。
來看圖七,這首作品裡除了木吉他外只有人聲、少量打擊樂器。為了使木吉他聽起來更飽滿,我把低頻過濾點降低到了43Hz,在166Hz提升了3.4dB。中頻提升點放到了3.1kHz,只提升了7dB,用更平滑的均衡曲線在高頻區(7.1以上)提升了9dB。
絃樂的均衡處理與木吉他非常類似,在樂器很多的音樂裡,我通常會過濾掉大部分低頻,然後在中高頻(7kHz)提升大約4dB,最後也許會在高頻區(10kHz)用坡形曲線做提升來增加一些空氣感。

9.銅管和木管樂器:通常中頻比較突出,處理好中頻非常重要。對於象小號這樣的樂器,低頻過濾點可以設在200Hz甚至更高,在對中頻進行處理時要注意避免混濁。
對於那些低音突出的銅管樂器來說,情況正好相反,需要過濾掉高頻部分,比如過濾掉9kHz以上,通常要提升中低頻,比如1.5kHz附近。對於大號,記住一定要過濾掉40Hz以下的頻段,以免引起某些音箱發出低頻噪音。
大多數木管樂器需要突出氣流聲,通常可以通過提升9kHz以上的頻段來達到這一目的。巴頌管可以演奏非常低的音符,所以不要過濾掉它的低頻。但對大多數木管樂器來說,過濾掉低頻是有益的。

10.主唱:往往需要在音樂裡處於顯著、靠前的位置,通常可以通過提升中頻來實現。主唱是音樂最關鍵的部分,要求能聽清每一個字又不讓人感到煩擾。對於不同特點的人聲,處理方法各不相同,需要通過多聽來判斷。
有一點必須要注意,男聲和女聲的處理方法有很大的不同,我前一陣剛完成一首男女聲二重唱歌曲,男歌手和女歌手在同一個錄音棚錄音,用的都是U67話筒,但聲音的差別讓我大吃一驚。
我對他們分別進行了均衡處理,見圖8(抱歉在原文裡沒有找到圖例)。男聲我用坡形均衡曲線在高頻區提升了1dB,女聲我在8.8kHz衰減了3dB。由於男歌手那天感冒了,鼻音較重,所以我在5.1kHz衰減了5dB,在7.5kHz提升了2dB。女聲的低頻區我分別在733Hz和283Hz提升了4dB,目的是用女聲低頻來補充男聲。有趣的是我對男聲和女聲都在2.5kHz作了提升,可見提升中頻對於人聲來說有多重要。

11.背景人聲:有兩種類型的背景人聲,一種是標準的高八度合唱,我通常使用與主唱相同的均衡設置;另一種是有3-4個不同聲部的背景和聲,聲像範圍跨越整個聲場,這時我會使用不同的均衡設置,要讓他們聽起來富有空間感並且超凡脫俗:對於高聲部和聲,我通常過濾掉400Hz以下的頻率,對於低聲部和聲,過濾掉100Hz以下的頻率,在不喪失合唱清晰度的前提下盡可能的降低中頻(1-4kHz)。在中高頻和高頻我做了較大提升,直到聽前來猶如天使發出的聲音。

12.念白:對於那種不許要與音樂相融合的念白,可以讓聲音盡量厚重,盡可能保留更多的低頻。如果想讓宣講者的聲音聽起來猶如上帝般宏亮,可以根據情況提升60Hz及120Hz。然後提升7kHz附近的高頻。有時需要降低一點中頻,但要注意不要喪失聲音的清晰度。

正確的均衡處理可以成就作品,而錯誤的均衡處理會毀掉作品。這主要取決於操作者的聽力、經驗、知識,經驗不能在課堂上傳授,只有多實踐、多體會、多創新。總之,在混音時千萬不要忘記多轉動均衡按鈕!


譯者註:這篇文章使用大量實例闡述了均衡處理的訣竅,但要記住:千萬不要死搬硬套例子上的均衡參數,要理解作者的思路、意圖,同時結合頻譜分析。本站將於近期推出"如何進行頻譜分析?"一文,請大家繼續關注、支持電腦音樂製作大全(www.dnyp.net) 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