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態神功:第二講 動態處理原理

過去的音樂是不做動態處理的,古時候沒有電,演出時,聲音是多大就是多大,所以,聽眾必需聚精會神,否則小提琴獨奏裡的細節就聽不清了。

聽古典音樂唱片,跟聽流行音樂唱片是不同的,古典音樂的唱片中,輕的地方很輕,你要仔細聽才聽得到,重的地方很重,你要堵上耳朵才能忍受。這就是所謂真實和藝術吧!

但流行音樂,你隨便吧,因為,從頭到尾音量一般大,輕的地方聲音不小,重的地方聲音也不大。請看下面兩條波形:

(圖wave1)


(圖wave2)


這兩條波形的音樂內容完全一樣,只是在音頻波形上有所不同。他們的峰值都達到了0分貝(都有點溢出,在流行音樂唱片中不過分的溢出是允許的,在古典音樂唱片中允許偶爾的溢出),但是第一條聲波除了中間的那點“高潮”以外,其餘全是低潮,而第二條聲波沒有明顯的低潮,整條波形比較飽滿和充實,而且自始至終都有達到0分貝的地方。

對於聽者來說,第二條wave聽起來明顯比第一條wave舒服,聲音飽滿,不象第一條,聽起來比較虛弱。

實際上,第一條wave才是“真實”的聲音,第二條wave是經過了動態處理的。可是為什麼第二條wave聽起來更好聽呢?這是因為,人的耳朵受到了“欺騙” 善意的欺騙。

動態效果器的使用,目的就是 取悅人的耳朵!

使用動態效果器,將原本象第一段wave那樣的聲音變成象第二段wave那樣,這樣人們聽起來會更加地輕鬆,不需要用心去聽。

當然,還有一種比較冠冕堂皇的說法,說動態效果器是為了消除錄音時的缺陷 比如歌手對嗓音音量控制不穩,等等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們再來比較一下下面這兩段波形:

(圖wave 3)

(圖wave 4)

第一段是 Roxette 的流行歌曲,第二段是輕音樂。兩張圖的顯示比例一樣。

非常明顯,Roxette 的波形,是否很嚇人?這樣的音樂是否沒有情感起伏?錯!不要被眼睛所迷惑,實際上,這首音樂的情感同樣是跌宕起伏的,聽上去沒有什麼異常。而且很舒服。這一段聲音進行了很大的動態效果處理。

第二段的輕音樂幾乎沒有做動態處理。
兩段wave的峰值完全一樣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那麼,如何將 wave 1 變成 wave 2 呢?

很簡單,只需要一個音量(振幅)旋鈕,這個音量旋鈕不是靜止不動的,它會根據音量(振幅)的不同而變化,從而形成新的波形。

這個旋鈕就是動態效果器。

動態效果器,包括“壓限”,“限制”,“門”,“擴展”,“多頻段壓限”,實際上就是一種會自動變化的音量旋鈕。當振幅太小的時候,這個旋鈕自動將音量提上去,而當振幅過大的時候,這個旋鈕將音量降下來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下面我用形象的圖形來表述動態效果器的處理方式。

(圖sf1)

這是一張動態處理曲線圖。橫坐標是輸入值(振幅),縱坐標是輸出值(振幅),單位都是分貝dB。其中的紅線就是動態處理曲線。

如果你的數學夠好(只需要高中水準即可),那麼到這裡我就可以不講了,因為這張圖你已經看懂了。

如果你還看不懂,那請接著往下看。
看這張動態曲線圖:
(圖sf2)

它表示:

1,當輸入信號(也就是原始聲音)小於 -36dB 時,輸出信號(也就是處理之後的聲音)跟輸入信號相等;[如果把動態效果器看作一個音量旋鈕,那麼此時這個旋鈕是不動的,且值為0]
2,當輸入信號大於 -36dB 小於 -12dB 時,輸出信號始終等於 -12dB ;[旋鈕是變化的 為了保持輸出值始終等於 -12dB]
3,當輸入信號大於 -12dB 時,輸出信號跟輸入信號相等。[旋鈕不動,值為0]

再來看下一張圖:
(圖sf3)

它表示:

1,當輸入信號小於 -60dB 時,輸出信號等於負無窮大(也就是沒有信號輸出,也就是沒有聲音);[旋鈕不動,值為負無窮大]
2,輸入信號大於 -60dB 小於 -36dB 時,隨著輸入信號的增長,輸出信號從“沒有”開始以兩倍的速率增長。到輸出信號為 -36dB 時,輸入輸出相等。(喜歡數學的朋友不妨算出公式)。[旋鈕是從負無窮大到0之間變化的,輸入信號越小,旋鈕值越小,輸入信號越大,旋鈕值越大,但不會超過0]
3,當輸入信號大於 -36dB 時,輸入輸出相等。[旋鈕值為0,不變]

2 則留言:

Easy 提到...

哈囉,看了你的文章,
真的是學到很多東西,
可是很多文章的圖片都不見了,
有點看不大懂,
可以請你幫幫忙嗎?
感謝!!

Easy 提到...
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